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十二章 至高PUA(2/3)

满了好奇心。

要知道,越是大企业,就越免不了请客吃饭的交际,对于花费多少金钱却不是很在意。

然而日本的高端餐饮,不是高级料亭、寿司店,就是西餐厅,实在太过单调了。

这些人早就吃腻了,看厌了,他们当然渴望见识到与旧有认知不一样的新鲜事物。

所以在今天现场的来宾里,几乎所有商界的日本人的都充满期待感,关注力也是满格的。

这种情况下,庆典开始后,松本庆子以饭庄股东的身份发言,当众阐述自己如何与坛宫饭庄“结缘”的理由和经过。

自然一下子就说在了日本人的心坎里,取得了掌声雷动,欢声笑语的斐然效果。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趁虚而入”。

首先松本庆子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朴实又不失幽默地解释为就是因为“馋”的缘故。

她说自己去华夏京城的时候经常吃烤鸭,也很喜欢从明清两代传承下来的皇室料理,但到日本后就再也吃不到了。

她不禁为此感到可惜,也为没吃过这些美味料理的日本人感到可惜。

跟着,松本庆子就开始迎合日本宾客们的虚荣心。

她说如今的日本人有能力,也理应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料理。

于是就为让在日本的人们也能吃到烤鸭,也让日本民众品尝味美尊贵的宫廷菜,成为她加盟坛宫饭庄,把华夏正宗宫廷大菜带到日本的初心。

她认为,坛宫饭庄的菜肴代表华夏饮食文化上较为辉煌的一面,也是华夏古都传统的象征之一。

而且很多日本人其实早就已经听说过京城烤鸭和宫廷菜的名字,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品尝。

如果坛宫饭庄在银座开设的分店,能够就满足大家喜爱华夏饮食文化的愿望,这足以让她感到骄傲。

总而言之,松本庆子的发言甭管真的假的,反正相当讲究策略。

算是把宫廷菜和日本人一起给捧上天了,很有点“皇帝的新衣”那俩骗子搞格调绑架的意思。

按京城的打小鼓儿的行话来说,这可以叫“搡上了”,本质上可以说有点“起哄架秧子”的意思。

其厉害之处在于,可以用“识货不识货”的面子问题,把宾客捧得高高的。

让大家多了一层评判的顾忌,不能不多加包容。

真等到开宴上菜之后,还别说坛宫的饭菜真能有多么出彩了。

哪怕不合胃口,哪儿有个闪失,宾客们也不会太计较。

这么说吧,只要宁卫民的宫廷菜不是太掉链子,难吃得让这些宾客们太过失望。

相信就能一举收获好评,甚至赢得许多肯花钱的消费的真实客户。

其次,再说说地利。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日本的中餐市场环境对于坛宫饭庄开创事业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整体来看,别说和三十年后比了,就是和五年后的1990年相比也好太多了。

完全可以说是白纸一张,任由宁卫民画出最美、最新的图画。

不为别的,就因为因为这个年头的日本才刚刚对大陆开放签证,大陆那边先过来的多数都是为读书的留学生,很少有具备厨师技能的打工人。

所以在日本开中餐厅的华夏人,多是百年前就定居日本的“老侨民”或者是来自港台的人士。

他们经营的也多是粤菜或是经过改良日化的“中华料理”。

别说水平原本就不高,纯粹地道的其他菜系非常少见。

像在东京,如今也就是津门外经贸委和日本一家企业合办的津门风味的“天已坊饭庄”,能算是味道比较纯正的北方菜。

可这家饭庄只懂照本宣科,他们按照传统技艺烹饪的天津菜,日本食客并不是很认同。

而1979年曾经在东京开业的“聚得全”,虽然颇受欢迎。

但因为在日经营成本太大,选择店面较小,实际上自开业一来只是作为大使馆的编外食堂存在着,很难满足日本食客的需求。

再加上京城的三家“聚得全”一分为二。

王府井与和平门“聚得全”属于京城市饮食公司,前门“聚得全”属于京城饭店总公司。

这三家店在国内一直为“正宗”之争和“注册商标”打得跟热窑似的,根本无心向海外发展业务。

东京的这家“聚得全”压根就没坚持几年就关门停业,厨师也早就撤回了原单位。

这么一来,物以稀为贵。

像坛宫饭庄这样主打的宫廷菜目前在东京堪称绝无仅有,而且居高临下,从新奇感上来说是很占便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