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百一十五章 超前体验(3/3)

但既然邹国栋表示客随主便,由着宁卫民来安排,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要求,所以这顿饭宁卫民还真没掏多少钱。

尽管赤坂这个地方附近就有很多高级餐厅,意大利、法餐、西班牙扎堆,也有很多不错的和食店、寿司店。

甚至这里有颇多那种极具日本风情,入口狭窄、玄关造型高雅,木门上有横梁,门后是扶疏的树丛,门外挂着写有店名的灯笼招牌,门里有艺伎服侍伺候的高级料亭。

可宁卫民就一概不请,仅仅是带着邹国栋去吃了一顿价廉物美的洋快餐。

为什么啊?

其实倒不是这小子抠门,主要还是她为了皮尔卡顿公司的利益计。

谁让皮尔卡顿麾下还经营着法餐厅,邹国栋在日本也待不了几天哪。

宁卫民还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借吃饭之便,让邹国栋眼见为实,看看国外洋快餐的经营模式。

好与之切磋交流一下对国内西餐业布局的改进和设想。

所以这事儿还真得说明白了。

吃快餐是吃快餐,可宁卫民没带邹国栋去吃什么麦当堡、肯塔基,或者是吉野家、松屋。

一是因为那些美国快餐港城也有,邹国栋早就见识过了,没有必要再去。

二是因为这些快餐经营的内容实在太简单了,每家店里的主打品种就那么几样。

和皮尔卡顿麾下的餐厅经营模式与定位都不符,基本上没有可借鉴之处。

至于宁卫民执意要带邹国栋好好看看地方,那可是他为有效促进公司旗下餐饮品牌发展精心挑选的优质模板。

一个未来在咱们国内有“西餐界沙县小吃”和“穷人西餐厅”之称号的意式餐厅。

也就是创办于日本的“萨莉亚”。

萨莉亚的创始人叫正垣泰彦。

作为一个在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打工仔,他一直对“正宗西餐”有着迷之执着。

据说在读大学时,他就发誓要开办意大利料理店。

后来果然梦想变为现实,当他攒够一笔小钱后,打着“正宗西餐”招牌的萨莉亚就诞生了。

1967年,正垣泰彦在日本距东京市中心二十公里外的千叶县市川市创立了这个神奇的意式餐厅。

不过很快,正垣泰彦的信仰就遭到了重大冲击。

因为最初萨莉亚不但面积有限,只是个有三十六个座位的小餐厅,

而且由于开店早期的执念,那种对于“高端西餐”的惯性认识,萨莉亚一开始并不便宜。

对于当时的日本民众来说,一家并不平价的西餐,根本没有街角的拉面店有吸引力。

于是为了能让店面支撑下去,正垣泰彦想了很多“本土化”的辙。

比如把开店时间延长到半夜四点,比如在店内增添日本打工人最爱的烤串。

但是他悲催地发现,就算自己再努力,招揽来的客人都只能是一些来喝酒打架闹事儿的古惑仔。

1969年,甚至因为这些小混混们在店内闹事,而引发了一场摧毁性的火灾。

半生心血毁于一炬,正垣泰彦就此陷入了迷茫。

但话说回来,他也是由此作为契机,开始转变开店的思路。

之前,他总认为“便宜没好货”。

但是在餐饮业深耕数年后,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真正的道路——主打性价比,要把价格拉下来。

这样在1973年,萨莉亚就打出了所有菜品三折的销售策略。

于是薄利多销的萨莉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日本最受欢迎的西餐连锁品牌。

日均接待客流量从之前可怜的二十人左右疯狂增长到了六百到八百人。后来,即便到了就是年代,遭遇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大环境,萨莉亚还是能保持高昂的增长势头。

时间长了,他经营的餐馆价格低廉就成了一块招牌。

甚至靠着这种低价策略成功打开了市场,进入了东京,开办了分店。

后来,即便到了九十年代,遭遇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大环境,萨莉亚还是能保持高昂的增长势头,甚至把分店开遍了亚洲,成了名符其实的“价格杀手”!

而正垣泰彦,也完全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点——哪怕是西餐,也可以既便宜又好吃。

这就是宁卫民为豪华的马克西姆餐厅之兄弟——主营法式简餐的美尼姆斯,所规划的未来之路。

也是他带邹国栋来体验的主要目的。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sodu777.)国潮1980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