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三章 不一样(1/2)

这个时候,出现在车窗外的是,是来自全世界的一线品牌的汇集之地,真的象是天堂一样的世界。

无形之中,不但街上的汽车上了档次,连人们的衣着也上了档次。

哪怕是路边的咖啡店里,也能看到衣着笔挺的老绅士或者是身着和服的老奶奶。

正如东京社会普遍传言的那样,住在东京的上等人,就是买瓶酱油也会往银座跑。

或许显得有点不真实,可就是那么美好,就在他们的跟前。

以至于当大客车停好,到了该下车的时候,车上的人们又变乖了。

不但说活声音再度变小,排队井然,且守规矩。

就连刚才骂“狗日的”江大春也收敛了粗糙本性,表现得文明礼貌。

下车的时候,一再对司机和导游小姐说着“三克油”。

当然,也不会样样都那么让人满意。

比方说,等到这些人跟着宁卫民转到精工大厦后面,终于来到银座5丁目6番8号。

当他们看到咖啡馆旁边的一条黑黢黢的小巷,听说里面才是大家的住处。

对比外面的繁荣街景,也难免会有一定的心里落差。

这个时候,完全不由自主,难捺心头的疑惑,有人就向宁卫民发问。

“宁总,这……这是……咱们住的地方?没搞错吧?”

“对。就是这儿。没错。”

“宁总,这……里面好深啊,咱们的住处能看见太阳吗?”

“太阳?你们哪儿用得着那玩意。既然来了,那就得给我披星戴月从早干到晚……”

虽然宁卫民明显是开玩笑的意思,可这话说的还真是残酷啊!

大家嘴上是嘿嘿笑着,可都觉得莫名有点尴尬,并不真的好笑。

就连张嫱的母亲和两个厨行老师傅也不禁微蹙眉头。

不过等到真的走进去,这些人却真正感觉到宁卫民的诚意了,刚才的不快和芥蒂一扫而光。

因为里面别有洞天,条件居然好得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

一层进门先是一个大厅,除了两条长长的木桌板凳作为餐桌餐椅。

靠墙处还有放着杂志和报纸的书架,贴墙的长沙发、茶几、饮水机,咖啡机。

最关键的是有一个二十五寸的索尼牌电视机。

别看是二手货,可那是带遥控的,图像屏幕的尺寸和清晰度,基本秒杀国内大多数的彩电。

另外,一层还有厨房、厕所、洗衣房、垃圾房和杂物间。

说白了,这一层就是标准的公共空间,基本上能满足大家日常生活的全部需要了。

尽管不见太阳,可室内灯光照面充足,极其的亮堂。

尤其是垃圾房,更属于贴心的设施。

因为按照日本目前社会制度,垃圾只有到特定日子才能扔掉,而且还只能扔指定的种类。

如果错过,就不得不让垃圾陪自己至少一周,忍受一周的臭气。

一般的老百姓为此难免苦恼,唯有高级公寓配备的24小时垃圾房,才能满足住客这种扔垃圾的随心所欲。

考虑到国人来东京这方面肯定是个弱项。

宁卫民这次装修,索性就照搬了赤坂公寓的做法。

尽管此时这些跟着他出国的人,还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多么方便和可贵,但的的确确是他为大家最体贴的考虑。

至于二楼和三楼,要描述起来可就相对简单多了。

二楼划为男宿舍,十二个房间。

三楼划为女宿舍,有十个房间。

除了每层都有干湿分离的厕所和淋浴间之外。

那无一例外,都是统一上下铺,带有两个书桌,两把椅子,两个衣柜。

这么说吧,和三十年后共和国的大学宿舍模式差不多。

不过重点是,为迎合大家的生活习惯,所有楼层都是地砖地面,不用脱鞋。

而且所有的床铺被褥,工作制服和洗漱用品,拖鞋毛巾,宁卫民都提前买好了。

每人一套,提前放在了房间里,而且是分色的,大家只要认准了,自行使用就好。

最后的三楼之上就是那个曾经出过事故的露台。

经过整修,现在上面种植了一些花草,安放了不少的晾衣架。

既可以让大家在这儿晾衣服,也可以让大家在此烧烤。

但这还不算完,宁卫民甚至告诉大家,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工作。

这栋小楼他聘请了专门的管理员负责公共区域和楼层卫生,明天会来上班。

之后每天早上还有专人来做早餐,完全就是酒店式的管理模式。

大家只需要把各自房间的卫生保持好就行。

此言一出,人人惊讶。

不但江大春脱口而出,“宁总,您这不是带我们来干活的,是带我们来享福的吧?”

那两个厨行的老师傅更是劝宁卫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