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根生(2/2)

一个大老粗,对经济什么的一窍不通,如果硬要说百姓们急切需要改进的问题的话,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咱们武备镇多以种地为生,而种的大多数都是农作物,靠天吃饭,想要让百姓们自立自强,多多少少还是要开发一些经济作物的,比如苹果、梨、桃子之类的。”

听到王根生的话,刘振华微微一笑,又问道:“根生,你怎么知道我是镇长,你认识我?”

闻言,王根生先是一愣,随即脑子急转,淡然一笑道:“刘镇长,您是咱们武备镇的好镇长,咱们整个武备镇,哪还有人不认识您啊。”王根生这话说的很对,或许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刘振华长什么样,但是自从刘振华因为上次的事故而声名大噪,被电视台各种报道以后,所有人都从电视上知道了刘振华的长相,可以说刘振华现在在武备镇的名气,甚至比那些影视界的一线影星还要红火。

刘振华的一句话,并没有让王根生露出马脚,这一点刘振华倒是挺佩服王根生的机智的,虽然没有让王根生露出马脚,但是刘振华并不气馁,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事就得慢条斯理的来,刘振华不温不火,不急不慢的继续道:“根生,你刚才说的没错,咱们武备镇的经济,主要还是要靠本地人的自己发展,种地也是一种经济实力的表现,光种农作物的话,有些太过单调,而且没有竞争优势,无法吸引外界的眼球,多种一些经济作物,倒也不会被老天爷扼住喉咙。”其实这一点,刘振华倒是挺赞同王根生的,现在武备镇的田地就是太过单一,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小麦,除此之外鲜少有经济作物,光指着小麦,或许人们能填饱肚子,但是想要把生活质量提高,还是很难的,想到这刘振华就决定了,下一个动作就是大力推广经济作物。

说完,刘振华又问王根生:“根生,听说你们村子以前是种枣的,你应该对经济作物这方面挺有学问的,你觉得咱们武备镇种什么经济作物比较好呢?”

王根生不假思索道:“如果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来说的话,首推的是苹果,其次是梨,梨的品种最好是丰水、或者黄金梨,这种多水梨比较适合咱们武备镇的土地和气候,在这种一些桃子也是不错的,比如中华寿桃,油桃,都行。”

刘振华略有疑惑道:“你们村子以前不是种枣的吗?听说还赚了些钱呢,怎么现在种枣不好吗?”

王根生言道:“不是不好,而是枣的产量低、难以管理,想要发展种枣,需要的是大批懂这方面知识的人才,现在不适合咱们武备镇的经济方向,而苹果和梨的管理则相对简单一些,见效也快。”

听了王根生这番话,刘振华对经济作物的概念倒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由此也更加佩服王根生,抛去别的不说,王根生在种地这方面还是颇有些手段和见识的。可刘振华刚想到这,和珅便说话了:“言辞缜密,思维清晰,临危不乱,疑也~”

和珅这话的意思是说,王根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而且思维十分清晰,再者普通的百姓面对刘振华的时候,要么是慌乱无措,要么是兴奋异常,很少有临危不乱的人,而王根生见到刘振华却像见到普通人一样,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光是这一点就十分可疑。

被和珅这么一提醒,刘振华才发现其中的蹊跷,嘴角微微上扬,对王根生言道:“根生啊,你懂得还真多啊,你的提议我都会纳入考虑范围的,有件事我想问问你,听说你爷爷是闯关东的,以前在长白山当过猎人?”

刚才还谈笑风生,临危不乱的王根生,在听到这话的时候,脸色微微一变,但依旧强颜欢笑道:“刘镇长,您连这事都知道啊,对咱们农民百姓的生活,还很是观察入微,滴水不漏啊。”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