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44章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2/2)

“这不是我,我不是想这样的!”

袁耀已经进入了自己的状态,根本不管诸葛亮如何辩解,只是将其搂住。

“不用装了,为兄都懂!”

“你这光为他人着想的性格,以后出社会了容易吃亏的!”

袁耀已经真把诸葛亮当弟弟了。

当然,他也无比希望和诸葛亮建立某种超友谊关系。

诸葛亮彻底凌乱了。

虽然这个结果是美好的,既给诸葛瑾求下了官职,又使得诸葛玄重新当上了太守。

但和我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啊!

你应该指责我,批评我,为亲长求官的行为是不对的!

现在这算什么?

真让我兄长和我叔父都给你效力?

这完全违背了我琅琊诸葛氏的祖训呐!

想我琅琊诸葛氏,也是上古氏族的裔传。

诸葛氏的先祖,是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当时被封为诸侯。葛国灭亡后,有一支迁居诸城。

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部将葛婴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汉武帝为其不平,遂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

后来诸县侯国国除,一支诸葛氏又迁居阳都;在西汉时还出过司隶校尉诸葛丰这样的公卿,这便是诸葛亮这一脉的由来。

据传,诸葛家先祖们为了诸葛氏能长久流传,经千百年形成了一条祖训。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不分嫡庶宗支,祖业方为长久。

从诸葛丰开始,琅琊诸葛氏就一直秘密按照这个代代口口相传的祖训行事。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珪、诸葛玄两堂兄弟虽然嫡庶有分,但互相照应养护老小的原因,诸葛玄更是待诸葛亮视如己出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成年的诸葛瑾没有选择与诸葛玄和几个弟弟同来豫章,反而独自游历江淮吴中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后,诸葛氏却在魏蜀吴三国皆有传系的原因。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

我诸葛亮绝对不能违背祖训!

使出全身的力气,诸葛亮再次从袁耀的怀中挣脱了出来。

“少将军,谁说我只会为他人着想?”

“我也要为我自己着想!”

袁耀抹去自己眼角自我感动的泪水,问道:“为你自己着想?”

“怎么个着想法?”

诸葛亮挺着胸膛,鼓着腮帮子,脑筋飞速运转。

这次一样要想一个袁耀百分百拒绝的事情!

而且是很过分的那种事情!

必须逾越礼法和常规的事情!

……

就算他袁耀最终还是答应了,也会被世人所不解和嘲笑的那种事情!

……

我想到了!

我想到了一个袁耀绝不会答应,很过分,很逾越,会被招来世人不解和嘲笑的事情!

那就是——让袁耀聘请我当首席谋士!唯一的谋主!

另外再加一道保险!

光是偷偷摸摸任命我当他的幕僚也不行,还必须得让他将此事对天下广而告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