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49章 我欲岁月静好,谁来负重前行?(2/2)

抢粮,与山民产生械斗被打死,其中有一具尸体似乎和在通缉的贼军首领笮融相似。余汗县令不敢冒功,请袁耀派军士前去辨识。

这个奏报袁耀昨晚没看到,但这一下立刻让袁耀想起了笮融在正史的死法。

笮融的确是在兵败于刘繇之手后,逃入山中被人所杀的。

诸葛亮的批示很谨慎。

首先他责问余汗县令既然怀疑死者是笮融,何不直接上奏时连同贼人的首级送来。

然后诸葛亮附注了自己的猜测:怕是那游徼贪功,因而拒绝向县令交出贼人首级。

最后诸葛亮的建议是,派一得力小校,率一小部士卒前去葛阳乡验明尸身。

若是假的,则免去余汗县令失察之职,就地接管余汗县。

若真是笮融,则传首诸县,同时擢升那游徼为县决曹掾,有功人等一概厚赏。

总之,可以借着这件事,将余汗这一大县的控制权拿到手中,最差也可以在余汗县扶植起一个亲袁耀的势力。

看到这里,袁耀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头脑清晰和心思缜密。

这样的奏报,袁耀只会批一个“准”字。

然后派一队士卒,带上几名刘繇军中认识笮融的降兵,前去验尸。

倒不是袁耀想不到这些趁机渗透属县的办法,只是几乎每个县每个月都会送奏报上来,袁耀没有那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耐心。

要是每一封奏文都像诸葛亮这样滴水不漏地完美处理,袁耀的脑袋批不了十个奏文就得宕机。

再打开另一卷黄绸竹简,这一封不同于上一封,却是袁耀已经批阅过,但诸葛亮又重新批阅的竹简。

诸葛亮委婉地在袁耀批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并说明了依据。

有几点是袁耀遗漏的,看到诸葛亮的圈注,才幡然明白。

还有几点则是改进型意见,说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

只有袁耀没想到的地方,没有诸葛亮想不到的地方。

袁耀看的大为震撼。

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

看完这两封竹简,袁耀彻底放下了心,便不再多看。

此时的他望着满满一屋竹简,不由得心疼起诸葛亮。

不行,这么优秀的员工,可不能累坏了。

走回后堂,冯方女正好已经起床了。

看到健步如飞朝自己冲来的袁耀,冯方女脸上再次泛起一阵红晕。

“公子,奴家……疼!”

袁耀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没事,今天不做了。”

冯方女低下头,虽然和袁耀有过无数次,但冯方女每次和袁耀短距离相处,都有些羞怯。

拽着衣角,冯方女幽幽道:“奴家去给公子准备早点。”

袁耀肚子已经滚圆,但还是点了点头:“嗯,去吧。”

“熬的粥多放些滋补之物,补熬夜消耗的那种。”

冯方女点了点头:“公子……我懂……其实你不用补……”

袁耀挠了挠自己脑袋,但又不好说自己让她熬粥是给别人熬的。

于是轻轻拍了冯方女屁股一下:“快去照我说的做。”

冯方女脸色潮红,眉头微皱,立刻欠身讨好道:“奴家全依主人就是。”

袁耀听得禁忌之词,下身直接一颤。

“奴家一定会把在两位师父那里学到的药理之术,全都使出来!”

袁耀忙道:“也不用那么过分,一般就行。”

“下次再全使出来,这次做普通的熬夜滋补粥就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