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9章 正是时候(2/3)

抚越校尉祖郎,一起讨灭了盘踞在歙县的山越宗贼,斩首敌酋焦已等人。”

众人点了点头,焦已的人头现在就挂在宛陵城门上,所有人都看过。

“留抚越校尉祖郎所部镇抚歙县后,本将便按大都督之命,渡过渐水,翻山越岭直达会稽郡太末县。”

此时黄忠的副将已经取来的地图,并且充当人形地图架,将地图展挂起来。

众人也很容易地找到了太末县所在的位置。

其地处会稽、鄱阳、丹阳三郡交界之处,乃是一兵家必争之地,也难怪袁耀要派黄忠去占领。

“此县为会稽郡一大险县,山越部族众多。然其县内,山越之人却鲜少为患。”

“此县承平晏然,全凭县长贺齐。”

黄忠顿了顿,朝着袁耀拱了拱手:“大都督慧眼识人,在本将出发前,便命我以会稽西部都尉之职招揽此人。”

“此人果真有本事,一千余太末县卒,被他操练得颇有战力;其在县上,诛恶扶善,深得民心!”

“拜授符印后,此人一不求粮二不求兵,旬日之间,便从太末拉起了两千之众。”

“本将按大都督之令,拨调给其一千士卒后,便准备返回丹阳。”

“但就在本将回师之前,孙策亦是往太末派来了使者,招揽此人。”

“贺齐便押解那使者,送予本将处置。”

“本将从使者口中得知,孙策不止派人招降了会稽各县,还自任会稽太守!”

说到这里,众人的反应就全都变了。

自任会稽太守?

虽然当今天下,自任为官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些人做到了名副其实,有些人却是自欺欺人。

像袁绍、曹操和刘备这些大佬,现在所任的冀州牧、兖州牧、徐州牧其实都是自封的。

但人家都是占领了所在州郡才自封的。对于天子和朝廷而言,他们无力改变地方割据的事实,只能选择对这些自领州牧的诸侯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往往是既不派使者去追授,也不派新的刺史或州牧去上任。

其实就算朝廷正式任命了新的刺史州牧,谁又敢去上任?

所以袁绍、曹操的州牧官号,虽然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但却是广为世人所认可的。

如今天下,州牧和州刺史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官号是某某州牧的,往往都是实权诸侯。

如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牧刘表,自任的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徐州牧刘备等人,都是割据至少一州之地的实权诸侯。

又因为有些诸侯势力大到跨州连郡的缘故,因此“刺史”和“郡守”的官号已经不如灵帝时期那般高崇了。许多“刺史”和郡“太守”,都是由地方诸侯自行表任的。

比如袁术表任的扬州刺史惠衢、九江太守陈纪;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等等都是地方诸侯的部属附从。

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表举或被表举为刺史或太守!

汉末,还是一个讲身份和背景的时代!

就比如出身不明、根基浅薄、声望不足的刘备,他的徐州牧身份就不像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广为世人所认可。

不止各方诸侯没人把他当同一个身段的,就连徐州下面的一些郡国,如琅琊相萧建等人,都没把刘备当州牧看。

就这刘备还是被原任徐州牧陶谦临终前表举的,尚且处境如此。

你孙策何德何能,敢自任会稽郡太守?

倘若人人都能当郡守,天下还不都乱了套了!

没错,这就是现在众将听了黄忠所说之后的反应。

甘宁第一个沉不住气道:“真是可笑至极,这孙策以为自己是谁?”

“一郡之长,岂能自任?”

“我也能说自己是丹阳太守,但谁认我是哪根葱啊!”

另一边,太史慈的脸直接绿了。

甘宁也看到了,忙道:“哎哎哎,太史兄弟,我不是说你……”

他这么一说,众人反倒全都看向太史慈了。

太史慈脸黑得跟炭似的。

心中却在想,不会当时我自任为丹阳太守的时候,周围各方势力如祖郎、孙策还有袁术也都是对我这么不屑一顾的吧?

袁耀却摆了摆手:“吴郡都尉朱治逐走了许贡,我父亲尚且让他代理吴郡太守一职。”

“孙策为我父亲平定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区区一个会稽太守,我父亲肯定会给他的。”

这话本来说得没有问题,但说话的顺序却很有问题。

如果袁耀这番话说在黄忠前面,众人倒不会觉得孙策自任会稽太守有什么太大的不对。

毕竟孙策的确是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安排个太守再正常不过。

但袁耀此时才说这句话,却给了众人一种孙策先斩后奏、急于表功的感觉。

“老黄,你继续说。”

黄忠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接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