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31章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2/2)

那样,谁不给他做事就杀了谁,又或是软禁谁。

不论是谁到了袁耀这里,通过何种方式到袁耀帐下,虽然都会被袁耀强留一段时日。

但基本三个月后,都可去留自便!

除了爱才惜才,用人唯贤、不重出身的优点外,此子还有其他一些明主的特质。

“在下有一事不解,这全柔麾下如何能有五千之众的?”

这个问题袁耀其实想过了。

因此他很快就给了陈矫答案。

“全柔?他不过是被孙策推到前面的傀儡,本都督猜测他”

作为王朗的旧部,全柔是在王朗兵败之后举众归降孙策的。

就算孙策再怎么用人不疑,也不可能立刻表举他为丹阳北部都尉,还授予此人五千兵马!

而且如果孙策真的用人不疑,为什么不让全柔在会稽郡留任,以方便孙策收服会稽郡各属县呢?

所以对于全柔,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孙策招揽此人的同时对他的使用又十分审慎!

将他调离会稽郡,改任他处,便是证明!

但他手下又怎么出来五千兵马的?

孙策不是派宿将芮良接替了他的职位了吗?

想到这里,袁耀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徐琨!

那个率领江东死士,袭击自己车驾却把自己弟弟性命给送了的徐琨!

按孙策的一贯做法,江东世将世兵,父死子继,兄死弟继!

徐琨和弟弟徐逸,是孙氏一族的姻亲家族。但徐氏一族本就是吴郡豪族,家族底蕴和影响力比富春庶族孙氏强很多。

早在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孙策还是个少年娃的时候,徐琨就已经官拜偏将军了。

而到了跟随孙策渡江南下时,徐琨的名望地位也仅次于孙策。而且在牛渚一战中,徐琨也有建言献策之功。

《三国志·吴书·徐夫人传》引《江表传》中说: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众,乃复用景,召琨还吴。

如果说孙策直接授予了刚投降的全柔五千兵马,袁耀是绝对不相信的。

但要说徐琨继承了弟弟徐逸的部众,手下合计五千人马,现在又协助全柔上任丹阳北部都尉,袁耀却是信的。

另外全柔上任丹阳北部都尉,还有一个疑点值得关注。

那就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