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4章 余波袅袅(3/3)

补问了一句:“叔父可见到袁将军了?”

诸葛玄扭过头,一甩袖子,没好气道:“见他?”

“本公为何要见他?”

“他都要分本公的郡县了,难道还要本公上敢着去拜见他?”

诸葛亮很少见诸葛玄发怒,立刻拜道:“是侄儿乱语,请叔父莫要动怒。”

诸葛玄此时心情烦躁,也是顾不得安抚侄子,扭头便是自顾自进了太守府。

诸葛亮轻叹一声,虽然他一眼看出自己叔父今天没能拜见袁耀,和那个王县丞脱不了干系。

而且貌似自己叔父,和那袁耀有了矛盾。

虽然隐隐感觉到此事有些不对劲,但诸葛亮还是将心中所想压了下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儿子的不该妄议父亲的事情,这是父亲诸葛珪死前,教给诸葛亮最后的人生道理。

诸葛亮这辈子也不会忘记父亲临终前的谆谆教诲。

“虽然为父不久于人世,但只要你记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那么不管以后谁承担养育你的责任,谁做你的养父;也不管你长大后为谁效忠尽力,只要恪守本分之道,那就对得起所有人!”

……

回到太守府,诸葛亮立即从自己房中找出一卷空白的竹简,将《豫章赋》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一遍。

这一遍默写,又和听人诵读、用眼观阅有不同的感受。

“这写一遍,方知此文遣词造句是多么文从字顺,抒情立志是多么的酣畅淋漓,实在是一篇近乎完美的骈文呐!”

不知道逐字逐句看了多少遍,诸葛亮始终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于是又提笔,哗哗几下,把文章开头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改成了“九江故郡,豫章新府”。

改完后,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整篇文章就完美无瑕了!”

诸葛亮捧着墨迹未干的竹简,也是爱不释手起来。

又是自己诵读了好几遍,陶醉于其中意境之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就凭这一句,足以胜过许多只知堆砌辞藻,空谈无意的所谓骈文佳作了!”

“真想见识一下,此人到底胸怀何等雄心壮志!”

“汝南袁氏海内名门,前有四世三公,今有二袁称雄,将来还有此后继之人,唉,这对天下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少年诸葛亮最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

《豫章赋》的余波很快就席卷了南昌全城,甚至城外荆州军刘磐营中,也是出现了《豫章赋》的抄本。

“将军,您让我盯着各大宗族的动向,我等都在盯着。”

“这两日,各姓各族的子弟,都疯了似的,全都在抄写传颂着这篇文章。属下认不得几个字,只能是拿给将军您看了。”

刘磐拿着探子从城内搞回来的《豫章赋》抄本竹简,粗略看完,便是扔在了一旁。

“一篇骈文而已,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士人之见罢了!”

“让你盯着诸葛太守,他最近有没有和那袁耀接触?”

……

第二天,黄忠的部卒在打扫帐篷时,捡到了半卷竹简。

另外半卷,则是被人扔在火盆里,烧的只剩下碳灰了。

傍晚,黄忠坐在夕阳下,手捧半封竹简,悲怆念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黄忠喃喃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多遍,最终不禁潸然泪下。

“不知是谁的写下此文,竟能让黄某感同身受!”

“虽亦有青云之志,但要做到达人知命,难也!难啊!”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