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景和芯片,初具气象【两章一起发】!(2/4)

在的自主使用率20%不到,预计需要1-2年的产能攀爬,才能让80%以上的景和科技的自产汽车使用到我们的核心芯片!”

周立在一旁回复道。

楚休略带喜意地点了点头。

这芯片研发不同于其他的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研发周期长,需要沉淀的资金多,产能攀爬也是需要时间。

现在能有个20%的自主使用率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这个东西0到1很难,但1到0,咳咳,是1到100就简单多了!

“现在量产后的价格,相对于英飞凌销售给景和科技的,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楚休继续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事情,都基本是楚云在过问,一般不会到他手上,不过他也是想知道,这个项目的内部账怎么样。

“刚开始试量产的时候,咱们一组的价格(景和芯片内部销售给景和科技的芯片都是在成本价基础上加20%销售的),是英飞凌的80%左右,现在随着产能的快速提升,折旧率的降低,已经可以相当于英飞凌的60%了!”

“我们预估过,在2年后,良率稳定了以后,我们的单芯片价格还可以继续下降!”

周立在一旁感叹道。

如果不是有景和科技消化景和芯片的,那这款产品绝对会腹死胎中!

一边英飞凌是一款成熟的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

另一边,景和芯片的一开始的价格就要英飞凌的80%,还有大大小小很多毛病。

如果景和科技不坚持下去的话,基本这家企业是九死无生的!

你因为产品才刚出来,所以因为无法大规模量产导致价格昂贵,而价格昂贵,则没有企业消费者使用,这就无法迭代,让产品性能涨上去,产品单价降下来!

这就陷入了死循环了。

没有哪个公司会使用一个没得到过市场检验,而且价格还昂贵的核心芯片的!

现在,景和科技的加入破了这个局!

因为景和科技使用的快速反馈,他们甚至可以快速地对产品进行正反馈,不仅仅产品的稳定性大大增加,而且还因为规模量产而降低了产品售价。

从景和系的角度来分析,这款产品已经算是初步成功的了!

“很好!开了一个好头,但是这不够,我需要大部分的汽车芯片组建都实现本土化,我的需求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产业链闭环,降低景和科技的芯片综合采购成本!”

楚休沉声嘱咐道。

“好的,楚总,我们会成立专项小组,对、、、功率芯片、射频芯片等进行进一步的专项研发!”

周立应声道。

新能源汽车,核心成本的构成,主要是电池系统和芯片两个板块。

现在景和时代的电池,已经稳住,并且已经开始了难度较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以及纳电池的预研,同时通过高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锂矿,算是初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闭环。

但芯片板块不同,就连核心的组件都没有完全自有化,更不要说其他的芯片了!

这些芯片,大部分都是国外供货,进入世界大循环系统里头!

汽车工业对于芯片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完全不同,新能源汽车需要上千片的芯片,而燃油汽车只需要1000片不到就可以了。

所以,重点高价芯片都由景和芯片研发出来,是可以很好的降低成本的。

他现在不能大讲特讲几年以后的那个大碰撞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以降本为借口强行让景和芯片全力运转,为景和科技服务!

【下一章】

景和科技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了!

可是楚休还不满足,远远不满足。

他构想中的景和科技,更庞大、更强大、更有力量。

怎么算有力量?

有知名度,有足够庞大的忠诚用户群,在一个行业内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对上下游产业链都有绝对的影响力。

路线是什么呢?

景和model系列的整合平台,将打造属于电动汽车的唯一制作标准,然后推动景和打车系列衍生产品的持续发力,前者对行业逐渐形成压制力,后者制造影响力并赚取更多的金钱!

是的,软件板块相对于硬件更赚取!

的任何一家,实际上赚的利润,都堪比世界上的大型汽车制造公司,这是软件先天的优势造成的!

楚休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放过这条线的影响力!

他觉得大景和集团走到这一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