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章 胜而无功(2/4)

,所以第一时间,就帮着杨博推了歼灭宗弼部的大功。

杨少安太过年轻,功高震主,是要不得的。

“赵中丞此言未免过于苛责了。

想杨少安一小小进士,能做到如许样子,已经难能可贵了。

求全责备,非是执政的胸怀。”

下面出了一个敢战、能战,且能战而胜之的文臣,作为主战派的吕颐浩,心里是欣慰的。

拉一把杨少安,在他看来,正好让其在江南地界好好施展一番,为行在北迁打好基础。

“吕相公所言不妥,既知杨少安年幼,不明不白的军功,怎么好胡乱安插?

若与杨少安无关,他此时已经是江东制置使,且权建康府了。

赏赐下去之后,可是不好收回的。”

宰相跟御史中丞再次战在一起,不管是求和还是主战两方,都有了代表人物。

赵鼎虽说以维稳为主,但如今打压杨少安的动作,却是符合求和派利益的。

所以众执政也乐得看两人开撕,这总好过自己下场,被乱骂一通,也不是那么好承受的。

“赵中丞之言甚为老成,杨少安再议。

那以岳飞为首的武将,总可以封赏吧?”

对于御史中丞,身为宰相的吕颐浩多有忌惮。

赵鼎在杨少安之事上,态度摇摆不定。

身为宰执要爱惜羽毛,与赵鼎硬抗,胜了升无可升。

败了,就要上表请辞。

而且赵鼎说的不错,杨少安年岁太轻,在权建康府的位置上。

再以战功拔擢,只怕能给他的,只有六部或是枢密院的职位了。

二十许进中枢,没有这样的规矩。

吕颐浩在杨少安的封赏上做了退让,岳飞等人的封赏,就少了赵鼎这样的主力来对抗。

对于韩世忠劄子之中所言的都统制官衔,许多求和派的宰执也一样不认同。

经过短暂的协商之后,岳飞得了淮西招讨使的职位,李成则依旧是淮西捉杀使,董平副之。

三人所得的临时官职,权力都大过了都统制。

但无论是招讨使还是捉杀使,都是临时任命的统帅,朝廷让你上你就得上。

不想让你上了,收回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儿。

对于这样的安排,赵苟爷这边也点头做了认同。

黄天荡胜的不明不白,让三个武将再立新军,怕是有些不妥的。

望着堂下不断做出妥协的各位宰执,赵苟爷对于目前的官员架构,也多了几分明悟。

他要做的无非权衡与制约而已,文臣制约武将,文臣制约文臣。

张浚在西北统帅十余万西军,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就是他的制约。

如今多了一个年轻的杨少安,即便张浚携功回返中枢,有了杨少安,张浚也就有了制约。

“官家,韩世忠所言,完颜昌与完颜宗翰的两路援军,也是不可轻乎的。

金兀术所部被全歼,只怕两路援兵会携怒报复。

此前所议,驻跸北返之事,需要慎重一些。”

替杨少安避过了大功,赵鼎在封赏议定之后,又多了一句嘴。

杨少安有功,而且有大功,如今正是万众瞩目的时候。

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替换,赵鼎提及两路援兵,也不是以黄天荡的成败为依据。

而是将行在的安危,与黄天荡的胜败,联系到了一起。

“赵中丞所言老成,建康一带还是如旧吧……”

当时准许杨少安权建康府,赵苟爷心中就将他的作用,比作了汴梁的李纲、宗泽。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杨少安此人才能不差,只是忠诚度还是不高。

此战完结之后,或许可以拉拢一下。

行在这边议定赏赐之后,远在西北的张浚,也在等着黄天荡的消息。

如果杨少安在黄天荡大败,自然不用张浚再踩上一脚。

如果侥幸胜了,那论战还要继续,只是自己这边的大计,要受杨少安小儿影响了。

与张浚差不多,身在黄天荡的韩世忠,也是一脑门的官司。

望着面前的两份劄子,他也有些拿捏不定。

“太尉,依红玉看来,杨少安是大才,不可轻乎了。

那杜充害民,死在杨少安手里,也不当什么大事。”

与沙场军汉韩世忠相比,出身红尘的梁红玉,更洒脱、豪爽一些。

在她看来,杜充算是死得其所,若杜充落在她的手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种田之宝珠记 武灵女尊 盗墓天书 掌河山 五行阴阳传 兽人部落的人类酋长 星舞九神 捉蛊记 大明春 带着火影闯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