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事件 六(2/3)

他,脸上都是温暖的笑意。

这个青年约莫二十五六岁,模样英俊至极,脸上也没有几道疤痕划过,看上去甚是和蔼可亲。

黑发青年手里拿了根香烟,他深吸了一口,接着视线越过威尔士亲王看向了他身后,英国皇太子这才发现他身边还躺着一个人,正是日本皇太子。

除此以外,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还另外有数名看上去像是搬运工人的存在。

这是一节正在行驶的车厢,车厢行驶速度似乎不怎么快。

冰冷、抖动和嘈杂正是这节车厢给人的感觉。

“袁博士!”威尔士亲王连珠炮一般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那些搬运工人看了看他,脸上露出了戏谑的笑容,只有那位黑发的青年博士深吸了一口烟,无奈地道:“请仔细想想,我的殿下……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啊!”

仔细想想?

威尔士亲王当然没有想起什么“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而是脱口道:“难道说他们和那些中国人是一伙的?!”

我们的袁博士当然也不会说:“这是生化危机的第一部……”

“殿下,差不多吧。”

威尔士亲王那也不是笨蛋,他立即警惕地看着袁大师道:“那么袁博士,你怎么会在这里的呢?”

“这个问题么……”袁燕倏叹了一口气,扔了一个苹果过去道:“殿下,是不是觉得很渴?请先润润喉咙吧。”

他再指了指还在昏睡着的裕仁道:“等迪宫亲王殿下醒过来之后,我再来解释。”

北京时间,1921年7月24日早晨8点。

北京,middleeastsea。

北洋政府的所在地是一个会的名字,所以你们都懂的。

话说冯巩他爷爷“北洋之犬”冯国璋在这里当大总统的时候,还发生一件趣事。他让人把金水河里面的鱼都打捞上来,然后沿街叫卖。一时间,北京城内到处都在叫卖“总统鱼”。

据说这些鱼卖了八万块大洋,全都进了冯大总统的私囊。

等到老冯去世之后,有人作了副对联:“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无。”。

如今此地已经换了主人,不过也算是北洋的人。

当大总统府家的正是不怎么当中华民国家的徐世昌,徐大总统。

他是1855年生人,今年也有六十六岁了。老人家早上都容易醒,何况如今正是夜短日长的夏季。

徐世昌今天也起了一个早,就在他老人家在金水河边遛弯的时候,外交总长颜惠庆急匆匆地带着顾维钧的电报来到了middleeastsea。

然后,中华民国大总统就看到这份“迥电”……

这里要解释一下,我大清开通电报之初,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非常重要。

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

在其他领域也有使用,甚至有些人日记都是以韵目代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也是以此命名的,如:马日事变、灰日暴动、文夕大火、艳电、皓电等。

那么24日的韵母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迥”字。

而“723大事件”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晚上八点半,那个时候东八区的赛里斯已经是24日凌晨了,加上北洋政府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24日上午。

于是这起事件在赛里斯被称为“迥日事件”,也有人叫做“迥日义举”。(注释1)

这份“迥电”顿时就让堂堂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囧囧有神啊。

本来就长得十分精神的徐世昌瞪大了双眼,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两撇胡子道:“骏人(颜惠庆的字),这是真的吗?顾少川这不会是跟我们开玩笑吧?”

圆头圆脑还带着一副圆框眼镜的圆滚滚的颜总长抬了抬眼镜,苦笑道:“大总统,这怎么可能是假的呢?顾公使也不是那种爱开玩笑的人啊。下官已经和他再三确认过了……”

这位外交总长也真是不容易,大半夜就被外交部值班人员叫醒。

当时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且不敢置信,所以亲自到了外交部的电报室,和英国那边再三确认了之后才亲自送到了大总统府。

“……”

徐世昌再次带上了老花眼镜看了一遍“迥电”。

“哎……”他突然长叹一声,背着手面向金水河,曼声吟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哎……”

这次轮到颜惠庆叹气了。

像他这样的赛里斯高级知识分子当然是道徐世昌背诵的是《史记-刺客列传》当中,太史公对于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这五位著名刺客的赞叹。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