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洛阳大乱(上)(2/2)

对君侯之果敢,深感钦佩。只是可惜朝中那般老臣,珍惜羽毛,目光短浅,竟然未能与君侯取得联络,当真令人扼腕叹息……”

马超微微一笑,道:“本侯已经尽为臣之仪了,可事已至此,却也无法回转。董卓今日必定率军回转洛阳,本侯兵力薄弱,不能力敌董卓,也只好暂时退避了。”

周异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摇头叹道:“为今之计,也只好如此了。当今这世道,忠贞之士越来越少,似君侯这般,可不能再有什么闪失了。”

在马超和周异交谈的时候,跟在周异身后的少年,目光一直隐晦的在马超和貂蝉之间转来转去。早在出郑府的时候,他便已注意到马超是和貂蝉共乘一骑而来,他早就听闻马超勇冠三军,被先帝亲赐为大汉八百年来的第四位冠军侯,心中早已对马超神往已久。可是今日一见,马超给他的第一印象到并非如传闻那样,而是令他有些反感的。因为马超带兵奔袭洛阳,是不可能在军中带着女眷的,而貂蝉身上的宫装,又足以说明她本为宫中女子,是在马超进入洛阳之后,才与马超碰到一起的。

所以,周异身后的少年郎,便误以为马超乃是个好色之徒,在营救天子这样危机的当口,还不忘猎艳,心中对马超的神往之情,瞬间便消退了一大半。可是随着自己等人的出现,马超在第一时间跳下了马背,站到马头前迎接自己等人,却又说明马超并非是这个少年郎想象的那样不堪。

随着马超和周异之间的交谈以及动作,少年郎这才逐渐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对马超的信心又恢复了一些,但却也不似之前未曾见到马超时那样神往了。

这个少年郎的神色变化,并未能逃脱马超的法眼。于是,马超在和周异之间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便向郑泰询问道:“公业,这位少年公子,又是谁人?”

郑泰笑道:“君侯,这位公子乃是周大人的独子,名瑜,字公瑾,可也是难得一见的青年才俊呢。”

郑泰这句话一出口,顿时令马超瞠目结舌起来!

谁?周瑜?周公瑾?!这么巧?眼前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郎,难道便是后来那个谈笑间火烧赤壁,令曹操大败亏输的周郎吗?如果是的话,自己可没有理由与其擦肩而过,说什么也要拉拢到自己的麾下来!尽管如今的周瑜年纪还小,还需要时间去成长,可早点拉过来,便等于是为日后提前贮备人才了啊!

更何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超是绝不肯轻易错过周瑜这样的统帅之才的。

马超的错愕神情,反倒令周瑜摸不着头脑起来。他对着马超抱拳行了一礼,问道:“不知君侯听闻公瑾名讳后,为何如此惊讶?”

“因为投缘啊!”马超不假思索的顺嘴冒出这样一句话,而且说的情真意切,就好像不是周瑜对他神往已久,而是他对周瑜这个目前还籍籍无名的小子神往已久一样。

到不怪马超失态,须知,在真正的历史上,周瑜可并不是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心胸狭窄不能容物,真正的周瑜可谓是天纵奇才,胸中韬略冠绝古今。日后在江东当上了大都督之后,更是带兵有方,体恤士卒,若没有周瑜,根本就没有后世广为流传的三足鼎立,也就自然不会有称霸一方的东吴帝国了。哪怕是以后来的蜀汉为正统,而展开故事情节的《三国演义》中,对周瑜这样一个出自东吴的人物也是评价极高,曾以“一时瑜亮”这四个字,将周瑜摆到了和蜀汉最大的功臣诸葛亮同样的高度上。

“投缘……君侯这是从何说起?”周瑜不解的问道。

马超轻笑道:“有些人,有些事,是无法说清楚的。自从碰到的那一刻起,便注定无法分割了,公瑾以为然否?”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