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14章给烧刀子里加一把火(2/3)

是这般有钱,比朕还要阔绰说国库这么空虚,钱都跑到他们囊中了李隆基眉头紧皱着,冲着高力士嘟嘟囓囓。

高力士笑了笑,皇上,不管怎样,王公贵族们能为国捐献,也算是不易了。

李隆基旋即想起了萧睿,冷笑道,朕的旨意,让他们继续向萧睿看齐朕倒是要看看,他们还能不能再拿一些钱出来。

高力士一怔,心里却笑了起来,心道,皇帝是财迷心窍了,这回肯定要狠狠地剥一剥权贵们身上的皮了。

高力士离开李隆基的御书房去户部宣旨,继续号召大唐权贵们进行二次捐献。

高力士走了不多时,李隆基正在御书房里饮茶,心头琢磨着能不能再从贵族们手里盘剥出几百万贯钱来充入国库,突听一个小太监恭谨地低声禀报,皇上,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萧睿萧大人求见

李隆基一怔,萧睿他来作甚难道传

臣萧睿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睿,你今日着实有些反常怎的突然想起进宫来要见朕李隆基嘴角浮起淡淡的笑容,不要拜了,朕知道,朕活不了一万年,万岁是骗人的鬼话。

皇上,臣想请旨去河陇前线犒军。

犒军李隆基笑了笑,犒赏三军之事,自然有户部署理,你是礼部侍郎,还是留在长安随君伴驾吧。

萧睿默然地拜伏在地,求皇上成全

李隆基缓缓起身,深深地扫了萧睿一眼,淡淡一笑,萧睿,朕知道你想去河陇前线是为什么。据说章仇家的那个丫头出事了这些可恨的吐蕃人也罢,看在你一向忠心为国的份上,朕就破例册封你为

李隆基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略一犹豫便又道,干脆借犒赏三军之机,你就去军中替朕做个监军吧,朕明日便下旨册封你为河陇安抚使,顺道监察和参赞军机。

萧睿咬了咬牙,多谢皇上隆恩,臣感激不尽。

大唐王朝素有往军队中派监军的传统,一般都是宫里的太监,皇帝的奴才。无他,监视掌握军权的将军,生怕其起兵谋反。

此番唐蕃在河陇开战,因为有庆王李琮监军,李隆基便没有派出太监监察使,如今让萧睿奉旨犒赏三军,顺便留在军中参赞监察军务,也算是李隆基对于萧睿的一种额外的奖赏。说起来,这仍然还是那辐射效应。

从目前的战争状况来看,这场战争的获胜者必将是大唐王朝,因为唐军已经占据了决定性的优势,占据正在逐渐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唐军调集了整个西北地区的精锐兵马,不打垮吐蕃誓不罢休;还在于,南诏西域吐谷浑等大唐藩属在吐蕃人的外围虎视眈眈,对吐蕃兵力形成了有效的牵制。

更重要的是,吐蕃国内目前正面临着内乱的危机。

执掌吐蕃权柄数十年的国相沦钦陵突患重病垂危不起,沦钦陵是吐蕃前国相禄东赞的儿子,父子两人几乎架空了吐蕃两代赞普,掌控着吐蕃军政大权。沦钦陵这一病危,一向被禄东赞父子架空的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便开始逐步回收权力,打压禄东赞家族。

吐蕃皇族的行动非常正常,没有一个国家的皇族能纵任一个臣下家族连续把持朝政,但禄东赞父子在吐蕃经营数十年根深蒂固,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虽然有心回收权力,但却无能为力。如果钦陵不是突患重病,吐蕃皇室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

吐蕃赞普接连撤换军中将领,禄东赞家族出身的臣子渐渐在吐蕃朝野失势,即便是傻子也看得出,吐蕃皇室要收拾禄东赞家族了。

然而,禄东赞家族在吐蕃,自松赞干布朝代就是吐蕃一等一的大贵族,位高权重,吐蕃皇室想要彻底根除禄东赞家族,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对于禄东赞家族的手术,引起了禄东赞另外一个儿子,也是吐蕃一大势力领多干的强烈反弹。

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而君臣不合更是乱之开始。内忧外患之下,吐蕃军心不稳,败亡是迟早的事情。而在这样一场即将胜利的战争中担任监军,无疑是李隆基送给萧睿的一笔军功和资历。

了这一笔军功,将来萧睿要想像李林甫那样入相之上的大人物,军功和资历至关重要。

萧睿飘然准备出宫,在路上却遇到了高力士。

萧睿心情不好,也就是匆匆一礼,寒暄两声,然后就准备离开。高力士知道他忧心于章仇怜儿的事情,不由笑着劝了他两句,子长啊,一切要想开些才好,吉人自有天相,章仇小姐不会有事的,且宽心

多谢大将军,萧睿明白。

对了,某听说你向皇上请旨,要去河陇前线做监军这一战,吐蕃人必败无疑,你这一去倒也不错可是,某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大将军有话请讲,萧睿洗耳恭听。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萧睿还是耐着性子躬身一礼。毕竟,这高力士对皇帝的影响力太大,是一个绝对不能得罪之人。起码,目前不能。而且,两人关系一向甚好,萧睿也没有必要得罪高力士。而事实上,高力士在大多数时候,对萧睿还是比较关照的,起码,没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