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21章生路(2/3)

出尔反尔。真是该死他们说是叛军。老奴却不以为然咸宜公主等人闻此噩耗。都哭昏了过去。就算是玉真殿下。如今悲伤欲绝卧床不起如今萧家阖府举哀。布置起了萧大人的灵堂

李隆基咬牙一叹。吐蕃人乃是蛮夷之人。他们还有什么信用可言。只是。大唐国库空虚。实在不能继续与吐蕃开战了。所以。朕也只能装糊涂。只要吐蕃人不再侵入大疆土也就罢了只是。萧睿之死。朕之疏忽也

高力士无语一叹。

力士。传朕的旨意。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萧睿忠肝义胆为朝廷戍边捐躯。特追封为忠勇侯爵。赐萧家绸缎百匹钱万贯。哀乐一部由户部出资。在萧家门前建立忠勇牌坊。以彰其功绩李隆基疲倦的挥了挥手。去吧。朕累了。

士躬身而出。当高力士带着李基的圣旨。以及宫来的一众赏赐用品。来到萧家之外的街口时。却怎么也进不去萧家。目前的萧家。从府门前一直到街口。无数人头攒动。哀声遍地。震彻全城。

举哀的人群中。有士子仕女。也有普通农人和商贾。甚至还有幼童。

这些曾经的到或者正在的到萧睿资助的长安百姓。泪流满面地自聚集在萧家门口。任凭萧家的下人再怎么劝解。也迟迟不肯离去。

好人不长寿。王八活千年。萧人这样的好人。好官。就这样去了哎

高力士耳边传进一个老农哀伤的叹息声。心头也是一酸。他别过头去。压抑着内心巨大的激荡。沉声道。我们先回去。一会再来宣旨

不远处。十几个吐蕃人远远地旁观着这一切。这是刚刚来到长安的吐蕃使臣队伍。吐蕃使臣本来想要来萧家拜祭一下萧睿。来到一看。根本就进不去。

一个吐蕃人躬身向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的一个面向清秀的吐蕃少年低低道。大人。我们还是走吧这些唐人很是仇视我们吐蕃。

吐蕃少年竟自幽幽一叹。没想到那萧睿的民望如此之高。竟然有无数百姓奔丧

吐蕃少年正自嗟叹着。却听那边有长安百姓的愤怒喊声传了过来。那是吐蕃人。打杀了他们。为萧大人报仇

吐蕃侍从大惊。见街口那边的汹涌人流已经有向一行人涌来的迹象。赶紧翻身上马。保护着那个吐蕃少年匆匆仓皇离去。

红日高悬。

数百衣衫褛手持陌刀的汉子穿行在茫茫无际的深山之中。一缕缕阳光透过密林的树梢照射进来。山风清凉。打头的一个青年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嗣业。你看我们这是不是迷失了方向。这都转了十天了。还是在这群山之中转悠青年忍不住叹了口气。想不到本官堂堂的大唐礼部侍郎奉旨监军安抚使。如今却沦为了迷途的羔羊。

大人。如果嗣业没有猜错的话。由此继续西进。就是吐谷浑故地了。李业赤着上身。古铜色而健的肌肉上被丛林荆棘和山峰土石划破了道道浅浅的伤痕。他手里的陌刀狠狠地斩断挡在身前的一棵小树。大人。只要到了吐谷浑故地。我们夺上马匹。就能杀回乐都去

萧睿点了点头。回头瞥了一眼默默跟随在自己身后的数百士卒。又叹了口气。从石堡城越过那险峻的山进入吐蕃境内之后。为了避免因为人数太多引起吐蕃人的注意。萧睿与李嗣业李光弼和令狐冲羽三人带着3林军。与郭知运所部幸存的东军士卒兵分两路。各自觅路回归大唐。

不成想。却迷失了路径。这些子来。一直在茫茫的山林之中转悠。

大人。等嗣业上去看看。李嗣业说完。不多时。便扛着陌刀蹭蹭蹭地攀上了眼前的一座低矮的山峰。

萧睿摇了摇头。自顾坐了下去。一路上。他们也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类似的山峰。但结果都令人失望。萧睿一度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撞进了未知的神秘迷宫中。似乎怎么走都翻不出这深山之中了。一开始。一行人还保持着满腹的警惕。生怕遇到吐蕃人。但一路攀来。连个吐蕃人的人都没见着。除了飞翔在天空的苍鹰就是匆匆掠过丛林深处的野兽。

大人李嗣业兴奋地从山峰上冲了下来。低低呼道。大人。翻过这座山峰就是草原

从山峰望下去。下面是一望无垠的呈半圆弧状的茫茫草原。一条玉带一般的河流绕着草原的边缘一直向西流去。此时已是初夏。绿草茵茵的草原上生机勃勃。湿润的风中隐隐传来清脆的马鞭炸响声。

不远处。数十座小帐幕拱卫着一座大型的帐幕。帐幕之外。隐隐可见来回走动的吐蕃士卒。

李嗣业倒吸了一口凉气。大人。你看。那帐幕非常宽大。帐幕前还竖立着大旗。像是吐蕃的权贵所用只是奇怪了。他们营地中的护军怎么这么少

萧睿一怔。

李光弼皱了皱眉。大人。此地是吐谷浑的故地。如今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一部迁徙归附大唐。一部成为吐蕃的藩属。说不准这是吐谷浑的某个部落领

萧睿默然不语。心念电转。

李嗣业狠狠地吐了口唾沫。大人。不要犹豫了。不管他们是吐蕃人还是吐谷浑人。都是我们的敌人。看此营地顶多不过区区数百人。还是让业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