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3章 南极之下(2/3)

取名。

“汉斯·希特勒。”

1947年,盟军的舰队撤走了,粮食几乎见底的德意志南极帝国终于迎来了补给,它的人口也终于达到了二十万。

而那位担任南极帝国元首的老者,希特勒因为病重而住院,1947年8月29日,他在见完自己的儿子后,将自己所有的遗产留给了国家,并嘱咐科德勒尔将军管理好这个新的德国。

1947年8月31日的下午,阿道夫·希特勒的心脏慢慢停止了跳动,他死了,他的尸体被焚化,骨灰装在黄金的盒子里,保存在元首府邸的地下。

那一晚,党卫军出现了自杀行为。

而科德勒尔将军顺利继承了元首的位子,并将党卫军交给隆美尔元帅管理。

——而1944年希特勒处死隆美尔的事情,其实全是骗局,真正的隆美尔来到了南极帝国,成为了这里的最高军事统帅之一。

1949年,南极帝国建立了第一个地下生态园,其面积之大堪比半个伦敦,它们终于有能力靠自己养活一半的人民,虽然说另一半还是要靠外国补给,同时,他们也加紧了第二个生态园的建设。

与此同时,南极地下矿产的开采也取得了成功,令人震惊的是,南极地下竟然有一条超级铁矿,此外还有大面积的煤矿和石油(说明南极曾经是一片气候温和的大陆),此外还有各种稀有矿物,极为丰富。

他们日以继夜地开采和冶炼矿物,产生的暖气将日耳曼尼亚的温度提高了,所以德国人首先建设了一个穹顶,将工业区封闭起来防止冰封层融化而引发灾难。

至于废气,德国人在过滤以后便将这些气体排进海底和南极中央部。

1956年也许是南极帝国宣告可以独立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南极帝国融出了第二座足以容纳小型城市的冰下融腔,第四座生态园在这里建立起来。

而帝国的人口,也达到了70万,同年的“落叶”行动又把在阿根廷和世界各地的,能联系到的老纳粹党召集起来,总共是1.1万人。

1956年,隆美尔去世,党卫军的最高权力者成为了诺克斯上将,它主张裁军,将裁下的军员和资金用于国家建设,科德勒尔同意了。

1962年,冷战已经开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两个超级帝国——美国和苏联上,它们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让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是第一次核战争席卷北半球。

至于核能,也就是在1962年,南极帝国拥有了20枚核弹——1945年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就已经差点研制出核弹,这一次他们只是用那个时候的科技成果改良而成的。

美国和苏联的对峙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它们身上,而忽略了南极这个冰雪之地,曾经痛扁美苏陆军的纳粹正在悄然崛起。

1966年,纳粹研制了他们战后的第一辆新型坦克——命名为虎式a20型,a为研发序号,20代表20世纪。

这种搭载105毫米炮的坦克被证明拥有与苏联54坦克对峙的能力——他们以阿根廷的名义买下了8辆54,并送到南极进行测试。

南极帝国在1968年将全国所有的军工企业合并,统称德国中央工业集团,却放跑了毛瑟公司。

同年,南极帝国融出了第三个和第四个冰腔,其中最大的一个几乎有日耳曼尼亚一半大,并用来建设新的城市,全新的商业和居住城市“雅利安城”。

人口,扩大到了750万,但这还远远没到日耳曼尼亚的极限,每一个家庭都有很多个孩子,这也是南极帝国政府推动生育的结果,他们的目标,是人口达到两亿。

就这样平安地度过了几年,1977年,已经79岁的第二任帝国元首,科德勒尔将军因为心脏病而去世,而已经成为坦克车辆设计专家,物理学家和建筑学家的天才汉斯·希特勒31岁,她的母亲爱娃也一直陪伴着他,但这个时候的汉斯,完全没到掌权的年纪,即使到了,也要由政府评定能不能掌权。

值得一提的是,汉斯在30岁就结了婚,他的儿子已经一岁大了。

正是他的这个儿子,日后成为了将南极帝国带入全新繁荣的赫尔德林·希特勒。

于是国家元首交给了一位特殊人员——在意外中忽然接触到“白色沙漠”计划,并为掩护阿道夫·希特勒冲出柏林做了贡献的党卫军青年团士兵——约翰·冯·卡德林,一个曾经出生贵族的人。

卡德林是一个对军事颇有成见的领导者,他在位的11年里,大力推动军事科技的发展,还任命了海因茨为国家建设部部长和工业区总监。

1985年,恐怕是全帝国人民都值得欢庆的日子。

在日耳曼尼亚穹顶中枢塔之下,建成了一座核电站,整个南极地下的电力供应终于可以摆脱容易暴露的其他发电方式,火力发电站全部被拆除改建汽车和引擎工业园。

同年,新能源计划又在南极冰盖建立了20座小型风力发电站,每到冬天,这些远离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