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章 内裤和内库(2/2)

真是准啊!刚好是28年。

魏忠贤一党已经被清洗了,经过崇祯钦定逆案,算是肃清了七七八八,朝廷方面,仿造古时枚卜遗典,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刘鸿训为大学士,入阁办事,罢免了施凤来,张瑞图等人,后经推荐,又召韩火广入阁。(火字加一个广字,打不出来,以后只能用矿字代替了。)

魏忠贤伏法后,厉年所有奖敕尽行收回,又经翰林编修倪元璐提奏,毁去《三朝要典》,将阉党所著邪议一律推翻,天启年间被害的诸位大臣,都被平反,概赠官爵,悉予嘉谥,罢免追赃,释还家属,经此一着,内外人心振奋,喁喁望治……。

听完了王承恩的讲述,我心中有些庆幸,如果我来的早一些遇到魏忠贤那个死胖子,就凭我,能斗得过他吗?还好崇祯有两下子,否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另外崇祯以神速和铁腕除掉魏忠贤一党,建立了极高的个人威望,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局面。

“朕昨晚不小心碰伤了脑袋,头脑有些不甚清楚,你今后要时常伴随朕左右,有些记不得的人和事,要提醒朕,知道吗!”

王承恩忙道:“陛下放心,老奴记下了。”

我知道历史上的王承恩对崇祯绝对的忠心,可以说跟崇祯如父子,如手足,对他,我尽可放心使用,至于其他的太监,那是一个都不能重用,否则我还不是走崇祯末年的老路嘛!

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那就是崇祯的内库之中到底有没有钱,对这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我终于可以亲自辩证一下了,“朕内库中还有多少银两?”

王承恩一愣,答道:“内府还有一千七百万两银子,其中七百万两是万历爷留下来的,另有一百八十万两是抄没魏忠贤家产所得,余下的,都是月前在养心殿外地窖中偶然所得,至于是什么年代何人所窖藏,则不得而知。”

“什么!”我听了王承恩的话,差点从床上蹦起来,乖乖!一千七百万两银子,那得是多大的一堆呀!

有传说李自成打下北京的时候得到了三千七百万两银子,还有说那时候李自成得到的不过二十万两银子,所以才会勒索北京的明朝官员,反正究竟多少没个准数。

一千七百万两虽然比三千七百万两少了一半还多,但是比二十万两可多多了,有了这些银子,我这个皇帝当起来还舒服些,现在又还是崇祯元年,除了辽东之患外各地还算平稳,大有可为呀!

手上有了银子,我的底气足了不少,原本还有些痛的脑袋也不痛了,马上让王承恩带我去看看,我还没见过成堆的金银呢!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

从内库来到乾清宫,这里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处理公务的地方,坐在龙椅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那成堆的金银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可压力却不是来自那里,而是来自自身,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材料,可是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么为了生存也得搏一搏。

我想了许多“临死”前看到的那些资料,心中基本有了一个着手的步骤,之后我又想到了眼前着紧的问题——兵权。

第一步就是起用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令其整肃京营,第二步就是擢升大名知府卢象升为兵部侍郎,拨付银两令其招募新军,旨意是传下去了,不过两人到任恐怕还得一段时间。

我又想到一个可以倚重的人带兵,而且忠诚方面应该没有问题,就是后来被崇祯干掉的袁崇焕。

等手里有了“枪杆子”,权力和实力真正抓在手中,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做起事来难免遭受掣肘,而且很可能出现号令不通的局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是政治上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一动不动,似乎在思考着紧要的大事,他轻手轻脚的倒了一杯茶放到书案旁。

我喝了一口茶,道:“传朕的旨意,召蓟辽总督袁崇焕,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即刻进京。”现在是崇祯元年,等明年毛文龙那小子就会被袁崇焕先斩后奏,历史上的毛文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众说纷纭,不过毛文龙爱吹牛不会打仗倒是真的,长处是管理后勤或者做生意,应该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而袁崇焕在崇祯元年四月的时候被起用为蓟辽总督,挂兵部尚书衔,现在是六月,按照历史的发展他也快从老家广东来北京面见崇祯,那就一起见见好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