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大树之下(3/4)

天坛公园和西游记剧组创造着收益。

为此《西游记》这部电视剧还没拍完,就已经成了一部稳赚不赔的电视剧。

以至于不再感到缺钱的杨导,已经决定把原本砍掉的剧集统统找出来继续拍摄。

而且还打算再从外国购买一些先进特效设备,对以往的剧集特效做做精益求精的修补。

所以就冲这份功德,电视剧制作中心也早就想对宁卫民道一声谢了。

更别说他们还有个领导,也曾意气用事,想要效仿他这个办法来解决《四世同堂》剧组的投资,结果却惨遭失败。

这件事得到教训,就更让电视剧制作中心感到宁卫民能力超群,不是一般人。

不过话说回来了,相对于个人能力的看重,体制内的人当然更愿意相信组织和团体的力量。

所以在电视剧制作中心那些人的眼里,宁卫民的背景和履历就显得比办事能力要重要许多。

毕竟宁卫民本人就是皮尔卡顿公司的高层,而且皮尔卡顿在日本还有分公司。

这样的背景,让他哪怕身在海外,也可以源源不断从皮尔卡顿公司获得各方面无形和有形的支持,这一点才是电视剧制作公司对宁卫民最大的信心来源。

否则的话,哪怕宁卫民再有本事,他们也会担心宁卫民在国外势单力薄,办不成事儿。

毕竟他们销售海外版权也不光是为了赚钱,还有文化输出和文化推广的任务在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能光考虑经济效益就不要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了。

说白了,宁卫民是因为各方面都符合他们的要求,无论经济、能力、背景、资源,统统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会拒绝电视台的买家,答应宁卫民的要求的。

而这笔买卖里,皮尔卡顿公司无形中为宁卫民所起到的信用背书的效力,当然不可忽视,也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在霍司长的帮助下,宁卫民为国内旅行社做中间人,与日本大和观光株式会社合作开发旅游项目一事,也获得了重大进展。

1986年国庆节之后,得到官方批准后,宁卫民就火速联系了大和观光的会长。

为此,大和观光的副社长获得最高授权,带着六名大和观光的高层来华洽谈相关事宜。

国内的旅行社也很重视。

虽然最大国旅总社架子大,没有参与,但青年国际旅社和隶属京城旅游局的京城国旅却带有很大的热情和极大的期待参与其中。

最终三方签署了初步协议,决定以华夏古都和宫廷文化为各色主题,以京城、沈阳、承德、西安为主要旅游目的地,针对日本客人开发赴华旅游的新项目。

在约定了彼此的责任与义务后,下一步当然就是进行细化工作。

如果顺利的话,预计明年春天就可以正式推向市场。

在这次商务会谈中,虽然大和观光看重的是宁卫民个人。

但国内的两家旅社无疑还是冲着他身上笼罩着皮尔卡顿的光芒,否则也不会轻易相信年纪轻轻的他居然能办成这么大的事儿。

总之,对于宁卫民来说,无疑他突破了平头百姓的层次桎梏,已经懂得了借势的诀窍和妙处。

他在商场上,正是凭借着皮尔卡顿公司的商誉和借花献佛的手段,才能够如此左右逢源,办成一件件常人所不能为的大事。

也是因此,他在商场中的话语权和份量都与日俱增。

相比起来,他在这些事情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够顺利完成他这次归国的主要商业计划。与他是否是个重生人士,其实联系反而没有那么紧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确实是皮尔卡顿公司造就了他,连他自己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甚至扪心自问,他办读书社,为老匠人们树碑立传,和农业大学合作的项目,又有哪一项没有离开过皮尔卡顿公司赋予他的光芒?

可以说,与个人能力相比,能否顺利获得别人的重视和信任,才是真正成事的必要基础。

只是可惜,再大的靠山也不能事事包揽。

哪怕宁卫民的事业如花团一样锦簇,可他在情感上却没法像事业上一样,从公司得到这样可以让他无往而不利的助力。

何况有些问题和矛盾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也难以化解,这就是为什么人生在世,总有些事儿会成为刻骨铭心的遗憾。

坦白讲,因为常玉龄老人的突然离世,宁卫民原本要宣布婚事的安排全都被打乱了。

他和松本庆子的终身大事不得不因为接踵而来的许多凭空多出来的事情,而保密耽搁了下来。

对此,宁卫民是相当愧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